垃圾分类是否消解民意策略(图文)

角度不同,观点互补
从垃圾焚烧项目急于上马到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话题转换,无可否认,是民意倒逼的结果。当然,也不能排除这是官方尊重并接纳民意的结果。然而,通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除了大而化之的垃圾分类收集率要达到80%的目标以及试点选择、配备垃圾桶等细枝末节情况之外,财政投入、垃圾分类配套工作等核心问题,均未被官方提到议事日程。
很难想像,这是官方工作一时失误或者忽略。垃圾处理问题讨论旷日持久,官方也一直声称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迫在眉睫,此番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也认为,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早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途径,本应在议题进入公共领域伊始,就开始提上日程,其姗姗来迟本身,就令人疑惑。我们还需要再提台北市因垃圾分类卓有成效垃圾焚烧厂因此而停产的例子吗?(安全管理交流-www.riskmw.com)
众所周知,今年初,“垃圾处理”首次被列入东莞市政府的“十大实事”,在一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谈及有的镇街拒建垃圾焚烧厂时,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发话“不换思想就换人”。
建垃圾焚烧厂,官方内部不仅存在分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官方与民众也一直无法取得共识。对内部分歧,行政律令也许具有难以忤逆的权威,但是,作为一项公共决策本身,如果无法经得起民意的拷问,谈何具有合法性?
当然,我们并非由此认定,官方此刻要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姿态,就一定是为消解民意压力为推进垃圾焚烧赢取空间的策略。只是,官方推进垃圾焚烧的强硬和迫不及待,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姗姗来迟和仓促上马相比,足以说明行政目标的倾向程度。
这无疑令人困惑,行政目标为何却自始至终倾向于焚烧方式,究竟是因为行政上急功近利还是坊间所传的被某些利益所挟持?
在官方的逻辑上,焚烧也许有立竿见影之效,毕竟分类要见效绝非一日之功。但是,应该指出,垃圾焚烧风险不容小觑,如果垃圾处理的行政决策自我设限,漠视民意的话,局面恐怕会因此而两极分化,在这一点上,行政当局必须慎之又慎。
责任编辑:bufan
下一篇:食品安全标准国内外的差别
- 冬季风暴袭美国东部带来强降雪 逾千万人受影响
- 德国突发枪击案 现场死伤多人
-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发生3.1级地震
- 这场战“疫”,习近平特别关心这个中坚力量
- 一货船在浙江舟山海域沉没 3死3失联
- 国家能源局:全国煤矿产能复产率超过70%
- 广西柳州市农用车事故致2死3伤
- 安徽六安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致4死
- 关于开展2013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 关于开展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
- 2013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人员名单(第三批)公告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公告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召开2013年“4·28世界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与瓦斯
-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2012年国庆节期间及节
- 成品油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热门排行
- 国内
- 国际
- 本类
- 01浙江龙港发生一起民房意外坍塌事故 2
- 02辽宁葫芦岛一企业发生爆炸事故 已致2
- 03各地多措并举 筑牢抗疫防线
- 04武汉建设三处方舱医院 国家紧急医学救
- 05专家: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
- 06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以战时状态全力抓
- 07交通运输部:正月十五发送旅客1124.2
- 08全国多人因疫情期间隐瞒行踪涉嫌违法
- 09春节期间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 10北京市交通委:进京旅客“远端测温到